“你们知道什么是‘欺凌’吗?是不是所有的不开心都算欺凌呢?”罗老师用轻柔的提问开场。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通过情景图片和简单语言,大家认识了三种“小乌云”:言语乌云(取笑、起外号)、行为乌云(推搡、孤立)、关系乌云(不让别人一起玩、传坏话)。“那如果别人给你取难听的外号,你是什么感觉?”罗老师继续引导。“我会难过!”“我不想理他!”孩子们纷纷表达感受。“对,如果一种行为让你感到难过、害怕,并且反复发生,那就可能是欺凌。”罗老师总结道,“我们要学会区分‘开玩笑’和‘伤害’,好朋友之间应该是彼此开心,而不是一方难过。”
“如果我们遇到‘小乌云’,该怎么办呢?”罗老师教大家“应对三步法”:
第一步,勇敢说‘不’——直视对方,大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请停止!”
第二步,立即离开——如果对方不停止,马上走到安全的地方,比如老师办公室或有其他同学的地方。
第三步,告诉大人——尽快把发生的事情告诉老师、爸妈或信任的成年人,“这不是打小报告,是保护自己!”
罗老师还带领大家做“勇敢大声说”练习,孩子们轮流站起来,用最响亮、最坚定的声音练习说“不!”教室里响起一片稚嫩却有力的回应。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友善小卫士’!”罗老师发起倡议,“看到同学被孤立,我们可以主动邀请他一起玩;听到有人被取笑,我们可以说‘这样不好’;自己也要做到不给人起外号、不推搡、不排挤。”
随后是小组分享活动,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一起讨论班级上存在的欺凌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秉承着这一原则,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过欺凌行为的孩子也纷纷低下了头,向其他同学表达自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