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工作室成员官云平老师呈现了《认识三角形》示范课。课堂以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再抽象感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接下来通过疑问“三个点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孩子们动手去围一围或者摆一摆,理解体会三角形是由3条边围成的,进一步深刻理解“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核心特征。
针对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官老师创设小老鼠推饼干的有趣情景引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通过思考如何将饼干推进门,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是有高的,并且在操作观察中发现:无论三角形如何旋转,其高度始终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有效突破了空间观念的培养难点。
课堂结束后,市教科所张丽所长对课例进行专业点评,充分肯定教学亮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适时抑扬顿挫。并且通过“做中学”的教学设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操作;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张所长对此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第一是在动手环节一定要明确活动要求,避免孩子们出现理解误差,出现无效错误。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孩子们在汇报时要认真聆听,及时给予反馈以及有效问题的正确引导,才能准确达到活动目的。
第二是在认识三角形高时要注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让孩子们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先具体感受一下饼干的高度。然后从数学角度抽象出三角形的高,唤醒高的经验,让孩子用旧知去感知新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教师还应引导孩子落实理解好第一条高,才能突破三角形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形外高。张所长还提出像高这种概念性知识要直接给出,正向引导,注重低年级是感性理解,中高年级是理性思考。
第三强调了板书的重要性。板书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结构,是能够给学生留下学习的回忆和帮助孩子们厘清学习思路的。因此教师应设计好自己的板书。
活动最后,乐师附小罗羿校长也从板书和感性认知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同时对张所长的到来和指导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