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汉字偏旁区分与字源探秘 | 乐师附小2023级2班家长进课堂
时间:2025-04-22 00:00:00   来源: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查看:3146

2025年4月18日下午,乐师附小二年级(2)班的教室内欢声不断,一堂别开生面的汉字文化课在这里开讲。学生张严心的爸爸受邀走进校园,以“汉字偏旁区分与字源探秘”为主题,为全班同学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的汉字溯源之旅,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字的智慧与魅力。

图片

课堂伊始,张严心爸爸以趣味挑战调动起全场热情,孩子们用左右手作出“叉”的姿态,在游戏中领悟汉字与身体的紧密关联。“原来汉字不仅能写,还能‘演’出来!”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接着,他又围绕“手(又)”“止(足)”“罒”“攵”等常用偏旁,通过粉笔手写演示与甲骨文的对比,带领学生穿越千年。他以“寻(尋)”字为例,分解字形中的“左”与“右”,讲述古人如何用“两手并用”表达寻找之意;“步”字则通过上下叠加的“止”(脚趾)形象展现行走的动作。孩子们听得认真,纷纷举一反三地提问:“‘牧’字右边的‘攵’是不是手拿棍子赶牛?”;“‘置’字里的‘直’是指一根木棍,把网撑起来做捕猎装置吗?” ……张严心爸爸都一一解答,并点赞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图片
图片

“汉字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个偏旁都是先民生活的缩影,汉字里藏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张严心爸爸以浅显语言阐释深意。他举例“明”字的左边最早字源为“囧”(半穴居房屋的窗棂),月光透窗入户带来明亮,既还原了古代生活场景,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明”字的含义;还通过“止(脚)”踩“虫”的组合,生动讲解了“蚩”字的来源和发音都和蛇有关。课程尾声,学生们在张严心爸爸的引导下做起了字源演变连线游戏,更加深刻体会了先民造字的智慧。 “没想到枯燥的偏旁能这么有趣!我现在觉得每个字都是一幅画。”一名学生课后仍沉浸在兴奋中。 

图片寄  语  

汉字不仅是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密码。让孩子从小读懂汉字之美,是传承的第一步。据悉,此次活动是乐师附小家长趣味课堂系列之一。未来还将继续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史研究者开设特色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编辑: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