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鲜老师执教的《我是一只小虫子》,通过角色扮演和趣味互动,带领学生走进虫子的微观世界,充分展现了低段阅读的趣味性与想象力。黄老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活动设计,巧妙搭建低段学生与文本的桥梁,课堂层次清晰,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本节课小虫子的视角贯穿始终,既激发兴趣又落实语言训练目标。黄老师用猜一猜、演一演等互动形式,让课堂充满童趣,学生表达欲望被充分调动。
宋敏老师带来的《彩色的梦》以图文共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捕捉语言的诗意之美,并通过仿写创作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多样态阅读”增添了色彩。宋老师紧扣色彩与意象,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本节课既落实了积累优美语言的基础目标,又通过创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诗意表达能力,双线并进,效果显著。
针对六年级古诗词教学,龚莉老师以苏轼的《浣溪沙》为载体巧妙融入“随课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品析词中意象,链接生活中的景、物,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对“时光流转”的感悟。龚老师巧妙引导,有学生从校园的梧桐叶落联想到“珍惜当下”,这正是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的生动对话。这样的设计既深化了文本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为教学注入了实践活力!
刘盛桃老师设计的《海底世界》一课,借助多媒体资源与探究式任务,带领学生潜入海底秘境,将说明文阅读与科学观察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智慧。刘老师将海洋生物分类生态环境探究等科学知识融入说明文阅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科普性的统一。在刘老师的课堂中,理性思维与文学素养的交融,为说明文教学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