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伊始,科技馆科普辅导员以“郑和下西洋”为核心,借助动态地图、历史影像与趣味问答,生动还原了郑和船队的壮阔航程。重点讲解了郑和团队如何借助季风规律规划航线,让学生们直观理解“风向”这一关键因素对古代航海的重要影响,为后续的科学实践埋下知识伏笔。
在最受期待的风向标制作环节,同学们分组协作,在亲手调试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风向标的工作原理,更将古代航海“观风辨向”的智慧与现代科学原理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
活动尾声,老师以“从占城到阿丹”的航海路线为例,利用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地图引导大家将自制风向标放置在地图指定位置,围绕“航行需要什么风向”“风向针箭头应指向哪里”“如何测量风速”等问题展开探究。不仅掌握了风向标的使用方法,更在趣味情境中体会到古代航海家利用自然现象探索世界的智慧。